關於本系

教師專頁

蔡佩真 教授

學歷

畢/肄業學校國別  學位起訖年月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博士2006/12
東海大學   中華民國社會工作碩士1990/06
東吳大學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學士1988/06

現職與經歷

服務機關服務部門/系所職稱起訖年月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2021/08~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2019/08~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2012/02-2019/7
中山醫學大學 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  副教授  2011/02-2012/01
中山醫學大學 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 助理教授2007/02-2011/02
臺中榮民總醫院    社工室   社工師 1991/10-2001/10
基督教晨曦會   社工員1990/07-1991/07

專長

醫務社會工作、安寧與喪親關懷、藥癮治療性社區處遇

開設課程

醫務社會工作、精神醫療社工、物質濫用、社會個案工作

生活哲學&分享的話

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上帝同行

去愛,生命是愛的樂章

學術理想

我的研究多數是從一個實務上的問題出發,(例如:安寧病房的喪親關懷、藥癮家庭研究、藥癮者復歸社會、發展藥癮服務成效評估工具),進而填補知識缺口。都很冷門,都為探索性的研究、寫原創性的作品,為實務工作找答案。

我喜歡長期在田野蹲點,對特定研究領域進行數十年長期參與觀察(例如:浸泡在戒毒村30年,像是局內人的局外人),研究計畫會結束,但研究沒有真正結束之時。研究的過程是委身於田野的過程,希望研究的成果帶出服務的行動,研究與社會實踐是一體的,對我而言,當我對研究議題產生責任感之時,研究沒有結束的終點,而服務的行動也將伴隨著研究的發現而持續下去。作為一位資深的社工師以及身兼研究者的角色,我認為「關心研究對象」是我最重要的研究價值,在指導碩士生進行研究時,我同樣期待同學要對受試者有關愛之心和帶出服務的行動,這麼一來,研究者要融入在研究田野的時間要更多更久,我稱之為「研究者的委身」

我與研究對象的關係是盡量以研究對象為中心、全心全意的專注於當下與敬重當下(不分心走意)、謙卑倒空自己(承認無知)、尊崇研究對象的專家地位、與多數受訪者自然地維持長期持續的關係。我在研究中盡量利他,處處考量對方利益,不想當研究獵人、不想做一次性掠奪,此外,研究成果一定要發表,因為這是對研究對象的責信。研究過程凡事以愛為出發點。

相關社會服務經歷

醫療機構與藥癮服務相關機構外部督導
擔任政府部門、研究部門、各學術期刊審查委員

學術研究

殷開薇、蔡佩真(2019 )。藥物濫用者子女的成長經驗之敘事研究。藥物濫用防治,4(4):33-56。
蔡佩真(2019)。安寧病房遺族對喪親關懷服務之態度調查研究。安寧療護,23(3):205-222。
蔡佩真(2019 )。兒女傷、父母痛:K他命成癮者父母的傷痛經驗與搶救行動 。臺大社會工作學刊,39,1-56
蔡佩真(2019)。藥癮康復者復元評估與社會復歸之相關性研究 。東吳社會工作學刊,36,57-85。
黃莉雯, 蔡佩真(2017)。失智症患者生命末期照顧模式之初探。安寧療護,22(1),27-42。
蔡佩真(2016)。藥癮與社工:社會工作者的職責、處遇與反思。東吳社會工作學報,30,1-29。
蔡佩渝, 蔡佩真, 鄭適芬, 陳昱伃, 郭麗馨, & 劉泳輝. (2015)。頭頸癌症照顧者的替代性創傷。安寧療護,20(3), 285-295。(通訊作者)
蔡佩真(2015)。靈性與戒癮:基督教戒毒村海洛因戒癮者的靈性之旅。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8,109-137。
蔡佩真(2015)。善別之路:安寧療護中的喪慟關懷臨床指引建構原則之探討。生死學研究,(17), 121-149。
蔡佩真(2014)。基督信仰與悲傷療癒-喪親者的經驗初探。神學與教會,39(2),頁300-314。
蔡佩真(2013)。臺灣安寧病房喪慟關懷服務之調查研究。生命教育研究,5(1),頁57-90。
蔡佩真(2012)。安寧療護工作成就感之調查分析。人文與應用科學期刊4,頁77-89。
蔡佩真(2012)。華人家庭關係脈絡中悲傷表達模式之探討:以台灣經驗為例。台灣心理諮商季刊,4(1),頁16-38。
蔡佩真、劉文山、劉邦立、鄭詩蓉(2012)。安寧療護團隊成員情緒勞務負荷之研究。安寧療護,17(1),頁18-35。
蔡佩真(2011)。安寧療護工作壓力、耗竭與人力維護。社區發展季刊,136,頁164-180。
蔡佩真(2010)。先進國家安寧療護喪親關懷服務之探討,安寧療護,15(1),頁47-62。
蔡佩真(2009)。台灣喪親家庭關係之變化與探究。生死學研究,10,頁159-198。
蔡佩真(2009)。永活我心:逝者的虛擬存在與影響力之探討~以父母死亡之成年喪親者為例。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2(4),頁411-434。
蔡佩真、蔡佩渝、鄭適芬(2009)。安寧緩和醫療團隊外聘督導制度之探討與應用安寧療護,14(1),頁62-69。
蔡佩真、許祖維、張玉仕(2008)。國際安寧緩和醫療政策發展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23,頁268-281。
蔡佩真(2007)。宗教信仰與喪親者的悲傷療癒,安寧療護,12(4),頁385-394。
蔡佩真(2007)。喪親遺族追思活動之挑戰,安寧療護,12(3),頁298-311。
蔡佩真(2006)。建構台灣的愛滋安寧照護模式之雛議,安寧療護,11(2),頁159-164。
蔡佩真(2004)。家庭系統相關理論在藥物濫用者協助上的運用,人文社會學報,5 ,頁169-189。
蔡佩真(2004)。癌末家庭病情溝通之倫理困境與社會工作倫理辨明,安寧療護,9(2),頁141-152。
蔡佩真(2000)。同性戀愛滋感染者的疾病適應與協助,中華醫務社會工作實務,2 ,頁81-87。
蔡佩真(1999)。癌症末期病家的心理評估與協助。榮總護理,16(4),頁364-368。
蔡佩真(1999)。死亡壓力下的家庭溝通。安寧療護,12,頁26-31。

王勛岳,蔡佩真(2017)。當馬賽克逐漸透明-青少年癌症患者之病情告知。發表於「第三屆華人地區醫務社會工作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萬芳醫院。

Tsai, P. (2015). Sudden and Unexpected Death:Bereavement Support from Hospital to Community. Poster session presented at the 11th Asia pacific hospice conference, Taiwan, Taipei .(NSC 99-2410- H-040-011-MY2)

Yu, F & Tsai, P. (2015). From imagination to reality:The experience about palliative care from families of terminal cancer patients. Poster session presented at the 11th Asia pacific hospice conference, Taiwan, Taipei.

蔡佩真(2013)。晚期腫瘤病人的家庭評估與介入。發表於第九屆全國癌症康復與姑息醫學大會。中國南京

蔡佩真(2013)。基督信仰與悲傷療癒–喪親者的經驗初探。發表於基督教福利會主辦『基督宗教社會福利政策研討會』。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蔡佩真(2012)。靈性與戒癮。發表於國立暨南大學主辦,『理性之外或理性之上:藝術、靈性與社會工作』研討會。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林宛亭、蔡佩真(2012)。治療性社區戒癮者再犯因子之探討–以晨曦會戒毒村為例。發表於『醫學與社會』理論技實務研討會。台中: 中山醫學大學。

Lee, Yi-Chin & Tsai, Pei-Jen(2011).How to build up the social support? A study of elderly in nursing homes. Poster session presented at th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ailty Research, Taipei, Taiwan.

李依芹、蔡佩真(2011)。護理之家老人社會支持的模式。發表於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年會暨『新契機、新挑戰-醫務社會工作向前走』研討會。台北:台大醫學院。

Tsai, P. (2011). A study of bereaved families’ experience to hospice bereavement services. Poster session presented at the 9th Asia pacific hospice conference, Penang, Malaysia.(NSC 97-2410- H-040-005-MY2)

Tsai, P. (2011). Survey of Taiwan hospice ward’s implementation of bereavement care. Poster session presented at the 9th Asia pacific hospice conference, Penang, Malaysia.(NSC97-2410- H-040-005- MY2)

蔡佩真(2010)。台灣安寧病房喪親關懷機制之建構。發表於台灣社會工作教育學會主辦,『變遷社會下的社會工作教育與實務』研討會。台北。(NSC 97-2410-H-040-005-MY2)

Tsai, P. (2009, Sep.). Medical Team in Palliative Care: A study of Emotional Labor Load and Human Resource Maintenance. Poster session presented at the 8th Asia pacific hospice conference, Perth, Western Australia.

Tsai, P. (2009, Sep.). Living in my heart forever: Virtual existence of the deceased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bereaved – A study of continuing bond with deceased parent. Poster session presented at the 8th Asia pacific hospice conference, Perth, Western Australia.

蔡佩真(2008)。安寧療護團隊成員情緒勞務負荷與人力資源維護之研究。發表於醫務社會工作協會年會暨『從新管理主義談醫務社會工作管理與實務的現況與發展』研討會。台中:中山醫學大學。

蔡佩真(2007)。癌症喪親家庭關係之變化與探究。發表於家族治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彰化:彰化師範大學。

Tsai, P. (2005, Mar.). The study of communicational models with families and patients who is at end-of-life. Poster session presented at the 6th Asia pacific hospice conference, Korean.

Tsai, P. (2005, Mar.). From discussing change of grief Family system to develop a model of family-centred care during bereavement. Poster session presented at the 6th Asia pacific hospice conference, Korean.

蔡佩真(2004)。癌症末期病情溝通之社工倫理責任探究。發表於台灣社會工作教育學會、台灣社會發展研究學會、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高雄市政府社會局主辦,社會工作專業倫理兩難與抉擇辨明研討會。高雄市。

蔡佩真(2001)。愛滋醫務社會工作的經驗分享。發表於愛滋民間機構實務工作坊2001 AIDS NGO WORKSHOP。台北。

蔡佩真(1999)。從台灣的福音戒毒村論物質濫用者治療性社區之靈性治療發表於青少年違法及藥物濫用防治對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澳門。

蔡佩真(1999)。同性戀愛滋感染者的疾病適應與協助。發表於醫務社會工作臨床實務研討會。台北。

蔡佩真(1991)。「宗教戒毒」之研究。發表於台北縣青少年輔導個案研討會。台北。

蔡佩真(2017)。藥癮者家屬支持團體之運作與經驗探究。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20,179-202。台北:法務部司法官學院。

蔡佩真(2016)。面對物質濫用者家屬或重要他人的工作技巧。蔡佩真主編(頁73-88)。物質濫用社會工作實務手冊。高雄: 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Jang, L. & Tsai, P. (2013). Social welfare and social work development in Taiwan. In S. B. Furuto. Social welfare in 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pp. 87-110).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蔡佩真(2013)。台灣醫務社會工作。詹火生等(著),台灣社會工作(頁165-176)。中國北京:中國會社出版社。(ISBN: 978-7-5078-4643-2)

蔡佩真(2018)。臨終的心理與社會需求。林綺雲等(著),臨終與生死關懷(頁49-61)。台北:華都出版社。

蔡佩真(2018)。臨終者之溝通技巧。林綺雲等(著),臨終與生死關懷(頁97-112)。台北:華都出版社。

蔡佩真(2007)。毒癮再犯危機與社會復歸理論。劉民和等 (著),上癮容易戒除難!談毒癮者再犯危機(頁38-70)。台北:晨曦出版社。

蔡佩真(2004)。救救我們的孩子—協助學生戒毒。江明澤等 (著),青少年藥物濫用防治宣導指引教師手冊(頁36-45)。台北:晨曦出版社。

蔡佩真(2003)。非自願案主的輔導。束連文等 (著),寶貝你的年輕。台北:晨曦出版社。

蔡佩真(2005)。藥物濫用者的家庭探索與協助。蔡佩真等 (著),家人吸毒,怎麼辦?(頁18-42)。台北:晨曦出版社。

蔡佩真(2002)。藥癮輔導與生命教育。蔡佩真等 (著),藥物濫用的生命輔導(頁14-29)。台北:晨曦出版社。

蔡佩真(2001)。惜別手冊~如何幫助所愛的人跨越死亡鴻溝,台中榮民總醫院安寧療護委員會印製。

蔡佩真(2000)。如何面對吸毒的孩子。蔡維禎等 (著),煙毒輔導面面觀(頁130-133)。臺北縣:晨曦。

蔡佩真(2000)。煙毒心理。蔡維禎等 (著),煙毒輔導面面觀(頁38-55)。臺北縣:晨曦。

蔡佩真(1997)。生涯規劃,晨曦會主編,生命塑造~晨曦會福音戒毒探究,1997年出版。台北:晨曦出版社。

蔡佩真(2008-09)。安寧療護團隊成員情緒勞務負荷與人力資源維護之研究,CSMU 96-OM-B-011。台中:中山醫學大學。

蔡佩真(1998)。癌症末期病患與家屬互動關係之探討,TCVGH-870702A。台中:台中榮民總醫院。

蔡佩真(1997)。八十五年度病患意見調查,TCVGH-860702A。台中:台中榮民總醫院。

蔡佩真(1996)。從癌症末期病人的服務現況探討安寧照顧在台中榮總之發展方向,TVGH-850701。台中:台中榮民總醫院。

蔡佩真(2019)。物質濫用社會工作人力整備:從學校教育到實務現場,MOST 108-2410-H-260-040-SSS。台北:行政院科技部。
蔡佩真(2016)。從陷落中升起:藥癮康復者的復元與後續支持,MOST 105-2410-H-260-020 -SSS。台北:行政院科技部。
蔡佩真(2015)。出路:物質濫用者之家庭困境與處遇,MOST 104-2410-H-260-017 -。台北:行政院科技部。
蔡佩真(2010-2012)。突發非預期死亡:從醫院到社區之喪慟支持,NSC 99-2410- H-040-011-MY2。台北:行政院科技部。
蔡佩真(2008-10)。台灣安寧病房喪親關懷機制之建構,NSC 97-2410- H-040-005-MY2。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指導大專生參與國科會專題計畫
莊明蓉(2020)。社工師在司法精神鑑定中之角色與發展-以刑事案件為例。109年度科技部大專生參與專題計畫(109-2813-C-260-022-H)。台北:行政院科技部。(獲科技部研究創作獎)
蔡依潔(2015)。精神病患行使自主權之探討-以殘障手冊輕度病患為例。104年度科技部大專生參與專題計畫(104-2815-C-260-008-H)。台北:行政院科技部。
于芳(2014)。從想像到體驗:癌末病患之家屬接受安寧療護的經驗探究。103年度科技部大專生參與專題計畫(103-2815-C-260-003-H)。台北:行政院科技部。
林宛亭(2011)。治療性社區戒癮者再犯因子之探討-以晨曦會戒毒村為例。100年度國科會大專生參與專題計畫(100-2815-C-040-017-H)。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學位論文

蔡佩真(2006)。台灣癌症喪親家庭關係之變化與探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埔里。

蔡佩真(1990)。宗教戒毒之探究以基督教戒毒輔導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台中。